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关于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的公示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8日   作者:科技产业处   浏览:

为保证推荐项目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强社会监督的力度,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的要求,现将我校拟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个项目予以公示,项目名称为“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详情见附件)。

自即日起10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科技产业处

通讯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

联系电话:0432-64806324

东北电力大学科技产业处

201815

 

 


附件:公示——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均符合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已对该项目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无异议。

该项目紧密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燃煤发电领域技术升级的需要,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自主创新,攻克了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时的锅炉水循环可靠性、燃烧稳定性、承压管泄漏早期预测及汽轮机经济性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

成果共取得自主知识产权69项,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367篇,出版该领域内权威学术专著1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创建了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6个研究基地。近三年累计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29.27亿元。

该项目成果创建了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节能技术体系,为化解我国以煤电为主导发电结构与新能源快速发展的矛盾,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技术科技进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简介

项目属火力发电工程领域。在煤电产能过剩和新能源大量消纳的双重压力下,提升大型煤电机组灵活性成为迫切需求,深度调峰是提升机组灵活性重要手段。然而,深度调峰迫使机组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严重影响锅炉水循环可靠性、燃烧稳定性和机组运行经济性。如何保证机组在深度调峰状态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煤电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项目自1995年起,重点围绕电站锅炉水循环稳定性评价与调控、煤粉锅炉低负荷微油稳燃、锅炉承压管泄漏监测、汽轮机及冷端系统经济性提升四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

提出了水循环流型变换的定量表征方法,揭示了流体脉动与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发现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锅炉水循环可靠性评价方法,构建了电站锅炉水循环调控技术。揭示了微油点火稳燃机理,提出了具备燃料浓区自动检测功能的动态小油枪点火和NOX分级控制技术,创制了能够实现微油点火和低负荷稳燃的内燃式燃烧器。创建了锅炉承压管轻微泄漏监测与精准定位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锅炉承压管轻微泄漏早期发现和泄漏发展趋势可视化定量预测技术难题。创建了汽轮机配汽方式优化和凝汽器污垢在线监测技术,有效实现了调峰机组经济运行和凝汽器污垢在线优化清洗。提出了考虑重叠度的汽轮机配汽方式,减少低负荷下的节流损失;攻克了凝汽器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开发了整流型凝汽器污垢清洗装置及其运行优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凝汽器清洗系统的优化运行。

欧盟专利1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2,软件著作权13项,发表SCI/EI论文367篇,出版专著8部,编制行业标准2项。成果应用于国内400余台机组,并出口到印度、土耳其等6个国家,近三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9.27亿元,创建了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有力推动了火力发电行业的科技进步。

       三、客观评价

1.知识产权:获欧盟专利1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9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2.鉴定结论

12007年,中国工程院黄其励院士主持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电站锅炉调峰低负荷运行水循环可靠性研究与应用”项目鉴定会。鉴定结论:该成果对锅炉蒸发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以及锅炉调峰低负荷运行水循环可靠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解决电网调峰锅炉低负荷运行水循环安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得到现场应用,该成果整体居国际领先水平。

22011年,中国科学院过增元院士、陶文铨院士、金红光院士等对“冷却水污垢特性获取方法、监测系统及应用”项目进行鉴定。鉴定结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基于运行工况、水质参数和表面特征获取污垢特性的方法、生物污垢形成机理研究取得了原创性成果。

31997年,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主持了电力工业部组织的“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监测装置”项目鉴定会。鉴定结论:该项目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泄漏诊断专家系统,能及时发现锅炉承压管轻微泄漏,实现早期泄漏诊断,在国内尚属首次,该装置总体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查新报告

2015年,“大型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及应用”项目经教育部科技工作站检索了国内外27个数据库进行查新,结果表明装置属国内外首创,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价格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2011年,“冷却水污垢特性获取方法、监测系统及其应用”项目经由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结果表明所检资料中未见与查新项目创新点相同的研究报导。

4.检测报告:开发了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BWCSS1.0),经吉林省电力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产品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对锅炉水循环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要求。

5.科技奖励:项目成果“电站锅炉调峰低负荷运行水循环可靠性研究与应用”获200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冷却水污垢特性获取方法、监测系统及其应用”获201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潜力在线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6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标准编制

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少油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DL/T1316-2014)。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2-2007)。

7.学术评价

发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学术论文“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小波包能量特征的汽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发表在传热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t.J. Heat Mass Tran.的学术论文“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ool boiling nucleation sitedensity interms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被SCI他引63次。沸腾传热国际著名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Dhir教授多次引用该文章,并在国际权威期刊Int. J. HeatFluid Fl. 发表综述文章“Nucleateand transition boiling heat transfer under pool and external flow conditions”,大篇幅介绍该文章关于沸腾传热表面特性的定量描述工作,认为“为解决这一非常困难的问题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It represents a correct approach to a very difficult problem)”。

维基百科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uling)在污垢词条中(Fouling)引用了本成果发表在ECIHeat Exchanger Fouling andCleaning VIIJuly1-62007-TomarPortugal的学术论文“Costs due to utilityfouling in China”中关于污垢损失分析结果。

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1部。其中,《换热设备的污垢与对策》作为国内第一部关于换热设备污垢研究的专著于1995年出版,并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2004年再版,总他引690次。

8.其他评价

提出的汽轮机配汽方式优化方法,被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列入《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主要参考技术。

受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开展“Investigatingand Analyzing on the Potential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Coal-fired Electric Power Plant”项目的研究。

开发的BLD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监测装置,于2003年入选国家电力设备手册作为推荐采用设备,并得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产品出口到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

“能源有效利用与热力设备安全节能技术”团队入选教育部2013年度“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并于2017年获得滚动支持。

       四、推广应用情况

       1.推广应用情况

1)在国内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48家火力发电企业的400余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微油点火与稳燃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6%,锅炉承压管泄漏监测装置市场占有率50%以上,近三年,创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29.27亿元。

2)在国际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将本技术成果应用于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巴基斯坦6个国家16家发电企业33台机组,累计创汇812万美元,提升了我国煤电机组的国际竞争力。完成单位为印度、柬埔寨等国家的7家发电企业557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成果部分内容作为培训专题进行了交流与推广。

 

 

       2.社会效益

1)本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367篇,SCI期刊论文单篇最高他引63次。出版学术专著11部,大多已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常用工具书和教材,其中,《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为国内第一部关于锅炉水循环方面的学术专著,《换热设备污垢与对策》(1995年第一版)为国内第一部关于换热设备污垢研究的学术专著,他引690次。项目成果已编制国家电力行业标准2项。

2)项目组近五年,举办了9场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有6人次受邀但任大会主席,16人次做大会主旨报告。第一完成单位与国内16所高校共同发起组建了“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大学联盟”,项目组获得美国能源基金会资金支持,开展了“火力发电机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项目的研究工作。

3)项目成果建立了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节能技术体系,对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消纳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推进能源低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在吉林省西部应用,近三年减少弃风电量7.2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59.2万吨,减少CO2排放量691.2万吨。

4)项目研究期内,先后创建了1个国家级、6省部级研究基地,近三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7人,为企业培养动力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38人,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27次,为国内外10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理论与专业技术培训。在项目技术推广与成果孵化过程中,组建了资产近亿元的产品研发基地,增加近千个就业岗位。

项目成果为推动火力发电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

1.第一完成人:

姓名:周云龙

排名:1

行政职务: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负责人。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与工作设计,对第1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2.第二完成人:

姓名:徐志明

排名:2

行政职务: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第4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提出了换热设备污垢在线监测理论,攻克了凝汽器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3.第三完成人:

姓名:解海龙

排名:3

行政职务:

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第3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开发了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受热面泄漏的早期发现。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4.第四完成人:

姓名:龚泽儒

排名:4

行政职务:研发部经理

技术职务:工程师

工作单位: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该项目第2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煤粉锅炉少油点火及稳燃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工业示范项目的方案设计,取得突破性创新。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5.第五完成人:

姓名:洪文鹏

排名:5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第1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负责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研发工作,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6.第六完成人:

姓名:曹丽华

排名:6

行政职务:

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第4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提出了考虑重叠度的汽轮机配汽方式,减少低负荷下的节流损失。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7.第七完成人:

姓名:牛国

排名:7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该项目第1234项技术推广与应用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锅炉受热面泄漏、凝汽器冷却水污垢形成及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8.第八完成人:

姓名:张艾萍

排名:8

行政职务:

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第4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进行了污垢形成机理研究,开发了凝汽器污垢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9.第九完成人:

姓名:邹天舒

排名:9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完成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该项目第134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134项技术的现场试验与技术推广工作。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10.第十完成人:

姓名:姜铁骝

排名:10

行政职务:

技术职务:高级实验师

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完成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第4项技术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进行了调节阀门特性试验,验证了考虑重叠度的汽轮机调节级变工况特性定量表征方法。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07年,东北电力大学周云龙、洪文鹏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龚泽儒共同承担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600MW机组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2007220204000074)。

2008年,东北电力大学周云龙、洪文鹏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邹天舒共同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2008J10018)。

2008-2010年,东北电力大学曹丽华、姜铁骝与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牛国君共同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节能降耗潜力的诊断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80523)。2016年,共同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2016J1K017)。

2012年,东北电力大学徐志明、张艾萍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2012J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