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
学校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完善个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通过对学校艺术教育氛围的培育,以部分学生带动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成为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把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结合起来,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发展大学文化,提升大学品位的一项途径。
多年来,我校结合“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把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的普及性,开设了口语表达艺术、音乐欣赏等公共选修课程,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艺术和文史类的专业课程,拓展了思维及能力的空间;充分重视艺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发展课外艺术社团,使文化素质教育与学校各时期的主题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艺术课程开设情况
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面向全校本专科生开设17门文学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详见表1),涉及音乐、美术、体育、哲学、生活等多个领域,大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使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与艺术创作,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能够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表1 文学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 24
| 1
|
2
| 建筑摄影
| 24
| 1
|
3
| 常用问题写作
| 24
| 1
|
4
| 口语表达艺术
| 24
| 1
|
5
| 演讲学
| 24
| 1
|
6
| 文学作品欣赏
| 24
| 1
|
7
| 朗诵艺术
| 24
| 1
|
8
| 中国文化概论
| 24
| 1
|
9
| 诗歌写作
| 24
| 1
|
10
| 体育美学与欣赏
| 24
| 1
|
11
| 珍珠球
| 24
| 1
|
12
| 桥牌
| 24
| 1
|
13
| 电影品鉴
| 24
| 1
|
14
| 简谱视唱
| 24
| 1
|
15
| 交响乐欣赏
| 24
| 1
|
16
| 音乐欣赏
| 24
| 1
|
17
| 视错觉在环艺设计中的作用
| 24
| 1
|
二、艺术教师配备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共有承担文学艺术类课程的授课教师19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4人)。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培养,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专门聘请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目前,共有艺术教育类外聘教师5人。
三、课外艺术教育情况
课外艺术教育作为我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贯彻“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的指导思想,把艺术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是课外艺术教育中的生力军,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军乐团、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剧社、电声乐队等。他们规范管理、严格训练、有序活动,积极构筑第二课堂艺术教育阵地。本学年,大学生艺术团为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普及高雅艺术,提升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举办了“军乐、民乐专场汇报演出”、“歌舞剧松花江边”和“白杨剧社专场汇报演出”等5场风格不同的艺术教育专场汇报演出,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同时,大学生艺术团不仅立足学校开展各类活动,而且走出校园,积极为我省、市的文化建设作贡献。受邀参加了第八届爱心彩虹金秋助学公益活动和吉林市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等。在活动中,艺术团的同学不仅以高超技艺受到称赞,还以守纪、向善、积极等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为载体,开展各类形式的高雅文学、艺术类活动,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通过举办“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新生才艺大赛”选拔人才和推举新人,在学生中树立艺术榜样。依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演讲、辩论、征文、绘画等活动辐射带动广大学生,提升他们艺术兴趣和品味。本学年共选出19个表演类作品、19个艺术作品、7个微电影参加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其中器乐《英雄牧马人》和微电影《枪声2》被推荐参加全国的大学生艺术展演。
以学生原创杂志《逐梦》为传播渠道,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刊发校园艺术生活类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原创文学杂志《逐梦》本学年度共发行秋季号、春季号两期,以追求梦想,关注文学艺术前沿动态,关注变革中的中国、关注校园生活,回归文化艺术经典、回归传统审美理想为主要特色,为学生在追求文学艺术的寻梦路上搭建平台。“《逐梦》杂志办刊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结合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的整理,改建了西校区校门,修缮了校园内三个苏州园林式花园景观、设置路标等。也对学生活动场所——学校礼堂内部进行了改造,从灯光、音响到场地、座椅都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丰富了活动空间。同时,学校对在艺术教育方面表现突出教师、学生和团体按照学校相关的制度进行奖励,营造了健康、向上、和谐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
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拓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奖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校将加大对艺术教育的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准,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以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东北电力大学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