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电快讯  正文
蔡国伟校长在庆祝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8日 作者: 浏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江城山朗江青、叠翠流金,九月的东电群贤毕至、高朋盈席。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隆重集会,共同庆祝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东北电力大学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70年来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海内外十五万东电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

        七秩风华臻繁盛,白山黑水历峥嵘。70年来,与伟大共和国同龄的东北电力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相偕行。一部东电史,承载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史,更演绎了我们这所学校与民族复兴伟业、能源电力事业发展同向同行、休戚与共的华美乐章,其中的每一个音符的都激荡着撼人心魄、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与历史回响。

        薪火漫漫的70年,是东电人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的辉煌创业史。1949年5月,时值国家百废待举之时,为解决电力人才极度匮乏问题,东北电力大学前身-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肩负使命、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类工科学校。作为新中国电力高等教育的“发轫之作”,其时的《人民日报》也以“大批培养工业建设人才”为题报道了学校的诞生。自此,东北电力大学走上了一条“为国育才、电力报国”之路。

        历经沈阳、长春短暂办学时期,学校于1955年落户江城吉林,在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设计的“石头楼群”矗立之地,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学校获批升格为本科院校,东电人用“十年磨一剑”的奋斗与汗水,完成了办学层次的首次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学校乘时代东风,凭自身底蕴,于198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高校。2000年以来,尽管经历了管理体制变更后的艰难探索,但学校始终坚守办学特色、抢抓发展机遇,成功跻身吉林省重点大学行列,成功更名“东北电力大学”,并以此揭开了学校发展新的纪元。近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开放合作”战略,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发展蹄疾步稳,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再次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新跨越。如今的东北电力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学科体系和培养本、硕、博完整教育体系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培养我国能源电力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推动电力工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弦歌不辍的70年,是东电人为国植贤、德渥群芳的敬业奉献史。据学校老同志回忆:“建校之初,学校仅有教职工不到10名,学生230名,没有正式校舍,没有饭厅,师生住在工棚里,没有合乎要求的教室和实验室,只有两块旧表作直观教具。”东电人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克服了起点低、基础薄、资源缺等重重困难,用苦干、实干、加油干,在“八百垄”田野上办成了一所深具行业特色、广受社会赞誉的电力高等学府。时至今日,学校在校生人数逾20000人,以国家级人才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为代表的现代化校园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了助力学校新时期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流砥柱和坚实基础。昨天一位毕业37年的校友激动地和我们说“当见到满头银发的老师,看到学校翻天覆地的的发展变化,几度热泪盈眶。”是的,当我们站在2019,回望岁月更迭、沧桑巨变,有太多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有太多故事需要我们品读。我们不能忘记,七十年来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一代代东电人,吴泽林、牛尚侃、张世伦、富震宗、马昭彦、薛祖绳、丘昌涛、徐伟勇、骆济寿、孙键、穆钢、李国庆等等等等,正是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东电人,依靠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依靠着矢志不渝的付出与坚守,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师德风范和使命担当,撑起了东北电力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脊梁,他们的精神与品格早已融入了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成为了一代代东电人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的动力源泉。

        追求卓越的70年,是东电人弘毅治学、朝乾夕惕的探索奋进史。在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各个时期,东电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响应行业需求,把科教兴国的庄严使命薪火相传。从“锅炉神、锅炉鬼”的佳话流传,到以沸腾炉研究为代表的3项成果走上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领奖台。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异步电机最优设计”,到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锅炉灭火保护装置”、“激光测浊仪”等等。从油页岩“吃干榨净”综合利用的首创性研究,到自主研发国际首台65t/h低倍率循环流化床油页岩电站锅炉。从开展在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控制领域的独到研究,到破解大规模风电联网规划与安全防御技术难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领风气之先的“校办科技产业”,到如今聚焦泛在电力物联网强势发力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电力大学在每个时代都勇做创新排头兵,一代代师生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光芒,在新中国电力科技创新的征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志在光能的70年,是东电人供能献热、扛鼎担责的摅忠报国史。建校以来,学校虽两迁校址、八易校名,为国家和能源电力事业培养、输送急需人才的办学初心始终一脉相承。70年间,东电学子英才辈出、群星闪耀。在学校培养的15万名毕业生中,产生了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前沿领军人才,一批校友活跃在党政军等社会各界,担任着各级领导岗位,还有相当一批校友成为了能源电力企事业单位的掌舵者与领航人。更多的校友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无论是戈壁荒原,还是崇山峻岭,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激流险滩,凡需光能处,总有东电人默默奉献的身影。一代代东电学子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守护着万家灯火,在不同岗位、不同时空中光大和镌刻了学校的声誉坐标,也为母校赢得了“电力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摇篮”的美誉。近年来,新一代的东电学子在家国情怀和东电精神的浸润下,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行远自迩、好学力行。有的响应时代号召成为了创新创业的先锋,有的依靠勤奋钻研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殊荣,有的代表国家征战世界龙舟赛场摘金夺银,更有人因为精湛的业务水平赢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口称赞……,他们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中展现着新时代东电学子的昂扬风采,也一再证明,东电这片沃土始终是理想绽放之地、造育良才之地,东北电力大学永远是党和国家可信赖、可重托的教育力量。

        凝心聚力的70年,是东电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铸就史。70年来,东北电力大学在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不断探索与奋斗的过程中,铸就了鲜明的文化内核与精神传统。爱国奋斗的信念与深耕光能的特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辉,赋予了东电人至诚报国的电力情怀,也成就了东电精神最具价值的文化传承;“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执一生”的品质赓续赋予了东电人忠诚担当的职业信念与敦本务实的干事作风,由此而来的襟怀坦白、厚德有为也成为了东电人顶天立地、行走天下的“金字招牌”;深刻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建立起了母校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血肉情感,也赋予了东电人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历史无数次证明,每当学校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每当在外的东电人需要帮助和援手,总有来自校友的拳拳之心与满腔热忱,这种团结精神构筑了全体东电人赤心相待的命运共同体,更奠定了学校得以不断奋进发展的成事之基。历经70载岁月沉淀,这些优秀的精神与传统早已内化于东电人的心灵中,流淌于东电人的血脉里,实践在东电人的行动上,与古朴厚重的石头楼一道,成为了东电精神历久弥新的独特标识,牢牢根植于东电人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我们深知,东北电力大学今天的成就与荣光,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吉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能源电力行业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守望相助,离不开一代代东电师生守初心、担使命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校友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大量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风劲帆满海天阔,建功立业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与新中国同龄的电力高等学府,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四个服务”,深刻把握“九个坚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担当精神,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根吉林大地,籍70载厚积之力,承东电人进取之魂,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中善谋勇为、逐梦前行。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是大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大学的根本使命。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适应国家和新时代能源电力事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优秀人才。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引培并举制度,持续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坚持师德引领,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集聚和打造一只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是大学之魂,创新是强校之道。我们要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持续提升创新活力,努力产出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为能源电力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既是高等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我们要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教育、文化服务和决策咨询,为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有特色、见实效的东电智慧与东电方案。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在于文化之重。我们要承扬东电70年的优良传统,不断总结凝练并赋予“忠诚、奉献、实干、团结”的东电品质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与文化软实力,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培育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东电风格与东电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同志们、校友们、同学们!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我校的70年是艰苦创业的70年,是春华秋实的70年,是为祖国能源电力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70年,更是值得每一位东电人引以为傲的70年。站在新时代的崭新起点,东北电力大学与我们的伟大祖国一样,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传承东电基因、弘扬东电传统、再创东电辉煌的历史重任已然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东电人能够坚定电力报国初心,笃行电力强国使命,同筑梦、共致远,我们就一定能够汇聚起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磅礴力量,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新业绩,书写出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奋进之笔”,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东电贡献”!

        谢谢大家!

 


图说东电
123
最新更新

地址: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169号   邮编:132012   电话:86-432-64806433   吉ICP备16001485号-2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345号 版权所有©2013 东北电力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办公室